全幅望遠變焦鏡-Sony FE 70-300mm F4.5-5.6 G OSS【A7系列必備款】

Sony黑科技近來如日中天,
更在日前於美國全片幅市場中擊敗Nikon,
直指Canon龍頭寶座,
顯示無反相機市場實力驚人,
在這幾年Sony的努力下A7系列可用的鏡頭也愈趨完備,
過去在望遠焦段上只有 FE 70-200mm F4 G OSS獨挑大梁,
恆定F4光圈方便,防滴防塵且用料佳,口碑一直都不錯,
但是坦白說以全幅機的視角來說,
200mm的望遠端是無法滿足所有使用者的,
終於在去年2016年年中,
推出了FE 70-200mm F2.8 GM OSS以及本篇主角FE 70-300mm F4.5-5.6 G OSS!


外型上酷似A-mount的烏骨雞,
但在我實際操作使用後發現,FE版本的烏骨雞其實是隻黑得發亮的黑金雞!
不再是過去A環定位於入門至中階的階級,
不論是成像品質或是組裝質感都已經成為除了另外兩支恆定光圈鏡頭以外的高階選擇,
為什麼這麼說?就請各位隨我看下去!
搭配著Sony於2014年中上市的A7S機身,
我帶著FE 70-300在成功攝影周邊與華山文創園區簡單試拍實測,
大部分情況下都是使用自動ISO,自動快門,
光圈設定則是以當時焦段可以開到最大的光圈為主,
雖然有一部份照片因為忘了調回最大光圈而有稍微縮小,但並不會差太多!
另外因為測試的內容多半是花草等自然景物,所以選用了風景模式並以JPG直出,
也許有些朋友會覺得使用了風景模式後無法表現鏡頭的色調,
但其實我是覺得既然花了錢選用了較科技感的A7系列,我們就該嘗試使用它的各種功能,
不要害怕使用風格色調,數位時代要多試試看,真不喜歡再調回來就好,
輕鬆享受A7系列與高品質JPG檔帶給我們的各種便利!

主要測試的內容著重在成像的銳利度與對焦準確度,另外就是鏡頭防手震的堪用度,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挑選沒有機身防手震的A7S,而不是防震機能更完善的A7二代系列!
(上方照片中的是A7S II,而測試時是使用A7S!)
下方實拍範例中上圖皆為照片完整顯示,下圖則為該照片焦點位置100%裁切!
照片編號旁邊則是拍攝時的焦段與光圈值。
1. 70mm F4.5

2. 134mm F5

3. 300mm F5.6


下圖為同一張照片邊緣成像的100%裁切

從上面這三張照片組中可以看到,不論是70mm、135mm或是300mm,
在焦點位置的成像都有很不錯的表現,銳利且準確,
光圈全開的情況下,相片邊緣位置的成像有很輕微的紫邊色散情況,
影響較大的部份是相片邊緣的清晰度略有下降之情形,
但如果不是放大看還真看不太出來,我想這已經足以應付大部份的拍攝情況!
之後的部份會放較多中望遠以上焦段的實拍照,讓大家看看這隻黑金雞在望遠拍攝時的實力,
畢竟這款鏡頭在同類型鏡頭中最大的優勢就是在於它有300mm的望遠,
相信這也會是各位使用者最關心在意的部份!

4. 300mm F5.6


焦點位置清晰銳利,而焦外散景自然討喜的,不同於大光圈鏡頭那種無法辨識物體的模糊,對於交代場景與情境的描述有著良好的優勢。

5. 70mm F4.5


下圖為同一張照片邊緣成像的100%裁切,請仔細看水泥牆白邊的位置,有輕微的紫邊,黑色看版邊緣則有輕微的綠邊。
再轉回去上面看看完整原圖,如果不是放大檢視,你會發現嗎?

6. 196mm F5.6

7. 196mm F8

8. 300mm F5.6

9. 300mm F5.6

10. 165mm F5.6


看完上面十組照片後,
相信大家對於FE 70-300這款鏡頭的描寫與對焦能力以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
在拍攝時,基本上只要不是有強光(逆光)干擾或是目標物對比度過低的情況,
拍攝準確率很高且對焦速度輕快,拍攝的流程很順暢,
並不會明顯感到頓感,這對於一支望遠焦段的變焦鏡來說是很難得的,
畢竟長焦段鏡頭在對焦時忽然找不到目標甚至不停拉風箱是很常見的情形,
所以我個人在使用上的感覺,Sony FE 70-300 G OSS稱得上是水準之作!
後面會再放上一些照片供大家參考。

11. 72mm F5.6

12. 70mm F5.6

13. 138mm F5.6

在中焦段的範圍下,散景柔和自然。

14. 70mm F5.6

15. 188mm F5.6

上面這張我要特別提一下,因為拍攝時這些氣球是持續快速且不規律晃動的,
由於現場光線頗暗,靠著A7S強大的高感光能力,自動ISO提高到5000來拍攝,
成像上可看見一些顆粒感,但還算乾淨,並沒有明顯的色噪產生,
我使用單次對焦非連拍的方式捕捉拍攝,要拍攝到清晰照片的成功率大概6-7成,
搭配著對焦能力稍嫌普普的A7S能有這樣的表現,
足以讓我對於此鏡頭的對焦與合焦速度感到印象深刻!

16. 300mm F5.6

300端望遠焦段下,焦外散景優美,過渡平滑,並不輸給恆定光圈設計的FE 70-200mm F4 G,甚至表現更佳。

17. 70mm F5.6

70端,使用光圈5.6拍攝就已經有非常紮實、銳利的成像表現,可參考下方焦點位置的100%裁切。

18. 185mm F5.6

下圖為同一張照片焦點位置100%裁切

特地裁切100%大小,讓大家看這不知道是刮傷還是沒洗乾淨的杯子幹嘛呢?
這張照片是我手持拍攝,ISO 800,快門速度僅1/10秒,一次OK,
這不是要炫耀我手持多穩,我是要告訴大家少抽菸少喝酒!😏(疑?)
好啦…不是啦,我是要告訴各位此鏡頭的防手震效果有多好,
185mm的焦段來說,一般的常識是告訴我們快門速度起碼要1/185秒,
所以1/10秒能拍攝成功,除了可能我心臟比較沒力所以手持穩定以外,
最主要的因素不外乎就是SONY鏡頭所搭載的光學防手震(OSS)系統!
杯子上是髒污也好細紋也罷,
僅用A7S的1200萬像素就可以這展現出如此細緻的描寫力,
不用依靠A7系列二代機身的五軸防手震就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
相信對於目前尚未升級至A7二代系列或是舊有NEX系列使用者來說,
FE 70-300G是非常值得參考入手的一支望遠變焦鏡頭!

19. 300mm F5.6

下圖為同一張照片焦點位置100%裁切

帆布上的紋路非常清晰!

20. 300mm F5.6

21. 300mm F8

上方圖20與21可以說是同時間拍攝的,兩張照片差異就在於光圈值,
圖21有略縮光圈至F8,稍微仔細看一下就可以發現,
圖21畫面邊角失光的情形相較於圖20已大幅改善,
雖然說現今機身大多可以校正邊角失光情形,但我還是為各位簡單測試比較了一下,
邊角失光基本上可以說是光學上的不完美,但我是覺得這也是該支鏡頭的特色,
就算是數十萬的頂級鏡頭也不免會有邊角失光的情況,
如果要說影像的美感,也許也就藏在這一點一滴的不完美之中,
希望大家不要過度放大邊角失光的情形,
使用它、收受它、愛它😀

22. 300mm F5.6

23. 70mm F4.5

24. 172mm F8

25. 291mm F5.6

26. 300mm F5.6

最後拍這張的用意是要告訴各位,300mm大概、可能、或許能拍多遠!!
這也是我常被詢問的問題,以下午4點左右時天空中的太陽來看,
300mm能拍到的太陽大小就是這樣而已,
對於全幅機身來說,300mm真的不算太遠,
大致算是我們一般人生活拍攝中會使用到的較遠焦段,
請各位不用覺得300mm好像很望遠,一般人用不到,
妥善的使用它,不同於廣角鏡與標準鏡,
長焦鏡頭的壓縮,能帶給我們很不一樣的畫面感受喔!

介紹到這邊,希望簡單評測有帶給大家不同的認識、幫助,
另外我也實際測試了一下,
隨著焦段變化,光圈值的改變情形,
70mm時光圈全開為F4.5,
過了85mm 開始光圈全開為F5,
焦段到達150mm左右之後至300mm光圈最大值為F5.6,
簡單資訊提供給各位,
最後附上這支鏡頭的規格與外觀細部照片給大家參考!


上圖為專屬遮光罩,輕巧塑料材質,質感中上,可有效防止鏡頭本體碰撞並保護前鏡組,代號為ALC-SH144。


上面兩張圖則為此鏡頭與遮光罩合體後,分別於70端與300端時的長度比較。
(小小兵身高實測為9cm)


鏡身上方右側設有鏡頭鎖,於70端時可以鎖定,預防鏡筒滑出造成碰撞的可能。


鏡頭左側G鏡銘牌下方設有高階中望遠鏡頭上常見的對焦暫停鍵,旁邊另有三個開關,由上至下分別為AF(自動對焦)/MF(手動對焦)切換開關、有效對焦距離切換開關,最後則為鏡頭防手震系統開關。
型號:Sony FE 70-300mm F4.5-5.6 G OSS
接環:E-MOUNT 接環

鏡頭焦距:70-300mm

35mm 等效焦距 (APS 片幅換算):105-450mm

視角 (全片幅):8°10~34°

鏡頭組成: 13 群 16 枚

最大光圈:F4.5 (70mm),F5.6 (300mm)

最小光圈:F22 (70mm),F29 (300mm)

光圈葉片:9 片 (圓形光圈)

最近對焦距離:0.9 m

放大倍率:0.31 x

防手震:Optical SteadyShot 光學防手震

濾鏡口徑:72 mm

直徑 x 鏡長:約 84 x 143.5 mm

重量:約 854 g

(以上圖文皆屬成功攝影所有,請勿任意轉載。)

購物車
返回頂端